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邮箱:admin@youweb.com

0898-08980898

手机:13988888888

产品五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产品五类
县域出题→高校解题!广东两高校“双百行动”为大埔做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31 17:14:36 分类:产品五类 点击量:

  八月的大埔,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乡间小路旁,客家民俗与红色故事绘满墙体,成为村落新景;山野间,新植的树苗迎风舒展,为绿美大埔添上一抹新绿;工坊里,持证上岗的乡村工匠指尖翻飞,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产品;直播间内,青花瓷、茶叶等依次亮相,从“深山好物”变身“网红爆款”……这幅生动的振兴图景,正是广东金融学院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下称 “两校”)在大埔深耕“双百行动”的鲜活注脚。

  自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启动以来,两校紧扣“县域所需、高校所能、师生所长”原则,与大埔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共同组建“双百行动”驻大埔县服务队,探索出“县域出题、高校解题、双向赋能”实践模式,在大埔沃土上绘就了校地共建的生动实践图景。

  截至目前,两校累计完成乡村墙绘超6200平方米,电商直播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增长40%,培训基层人才超4400人次,改造公共服务空间3处,惠及14个镇(场),让高校智慧化作大埔振兴的“源头活水”。

  产教融合是两校破解大埔产业困境的“关键一招”。“2024年,我们先后投入70万元,聚焦蜜柚、陶瓷、茶叶三大特色产业,从技术、设计、销售全环节发力。”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驻大埔“双百行动”服务队副队长吴贵靖介绍,在高陂镇杉富农业公司,高校落地的智慧农业项目,为当地柚子种植、产品和外包装设计、产品宣传等赋能,精准高效促进柚果产业发展。

  自2023年8月与大埔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两校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稳步推进产教融合。高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同时为企业提供产品推广、品牌建设、技术指导等服务,旨在形成专业和产业互促互惠格局,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的目标。

  针对大埔县产业困境,两校还提出“国内电商转型”战略,让企业将“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理念牢记在心底。今年上半年,广东金融学院依托金融与电商学科专业优势,联合大埔县长寿事业发展中心,精准对接25家寿字商标授权企业,深入开展产品推广和品牌建设合作。“我们通过实地走访企业,详细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产品包装优化方案和营销策略,直接帮助企业增加收入近40万元。”广东金融学院驻大埔“双百行动”服务队队长陈伟欣介绍。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积极搭建产品推广平台,在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乡村振兴馆设立大埔农优产品专区。”陈伟欣说,该平台陆续引入亮鑫源陶瓷、客情米粉等农优产品进行展示销售,并组织开展多场电商直播推广活动,有效提升了大埔农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在被誉为“中国青花瓷之乡”的大埔县高陂镇,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梅州大埔心向阳电商兴农实践队与梅州市亮鑫源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为其创建并运营小红书企业账号。5天内制作出50余款特色陶瓷产品短视频,并精选20余款上架小红书店铺,让千年窑火在电子商务这一助燃剂的帮助下越发炙热,推动传统陶瓷产业焕发新生。

  除了帮助企业转型电商,高校还深入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制造中。“我们还与富大陶瓷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讨陶瓷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吴贵靖表示,会持续开展低碳环保培训,优化产品包装设计,着力推动产业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如今,在产教融合中,两校总结出“调研诊断—平台搭建—内容优化—运营指导—直播推广”的全链条帮扶路径,以数字化手段重构企业运营模式,实现了县域特色产业的整体升级。

  “大家看,直播时除了展示陶瓷的精美特色,还可以讲讲背后悠久的陶瓷发展史,这样才能留住观众。”7月10日至11日,在大埔县电子商务赋能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班上,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心向阳培菁兴乡实践队”队员教学员调试设备、设计脚本。

  40余名村(社区)骨干、企业代表经过两天培训,不仅掌握了短视频创作、直播运营和AI技术应用等技能,更有人当场开通直播账号。“以前觉得电商离我们很远,现在知道手机就是新农具。”参训学员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双百行动”中,两校发挥各自学科专业优势,在全域调研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紧扣大埔乡村建设、城乡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四大类人才需求,面向县内各级干部、教师、新农人、创业青年等人才开展培训工作,创新构建基层人才全域赋能体系,让人才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引擎。

  除了电商技能课程,培训课程还涵盖了思政、心理健康教育、城乡规划建设能力、提升经济建设能力等方方面面。

  ——针对乡村工匠断层,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县住建局开展免费培训,编写《乡村建筑工匠培训教材》。“我们帮215人拿到乡村建筑工匠认证证书。”吴贵靖介绍,有了这个证书,村民去珠三角找建筑工作更容易,目前两校正推动大埔出台“工匠持证上岗”政策,让传统技艺更规范。

  ——针对干部职工数字能力弱,两校开展定制化培训,通过AI助力政务效能提升、AI课件开发等课程,大大提升工作效率。2025年上半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联合开设全县首个“人工智能3+2贯通班”,首批50名学员中已有12人参与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

  ——针对电商人才短缺,两校累计开展6批次培训,覆盖466名干部、企业代表。“从直播话术到数据分析,课程全是干货,现在参训的学员每天晚上还会直播卖茶,带动周边茶农一起做电商。”陈伟欣说。

  截至目前,两校已培训基层人才超4400人次,不仅缓解了大埔县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不足的难题,更打造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队伍。“我们不求‘短期输血’,而是要‘长期造血’。”陈伟欣说,从免费教材到教师食宿,学校默默承担着培训成本,“虽然没直接带资金来,但这些人力物力的投入,都是为大埔振兴攒下的‘智力家底’。”

  从青春力量扎根基层,到产教融合激活产业,再到人才培育夯实根基,广东金融学院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校地同心”的坚守,在大埔书写了“双向奔赴”的振兴故事。

  去年9月,高校“双百行动”服务团队为大埔首届寿标产品推介会开展在线直播推广活动。

  “姐姐你看!我画的杜鹃,在屏幕上真的开了!”小朋友黄奕函指着AI生成的动态画作,眼里满是惊喜。这个暑假,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智传客韵”大学生科普服务实践队带着科技与艺术走进大埔,从古诗奇幻之旅课程,到“非遗剪纸及绘画的AI表达”课程,再到联合大埔县博物馆发起“小小文物普查员”研学活动,近80名青少年在6天里沉浸式体验“科技+文化”的魅力,一颗颗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萌芽。

  这样的青春力量,在大埔处处可见。广东金融学院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县域发展需求,系统组建58支“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选派师生800余人次深入基层一线,创新实施志愿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帮扶、乡村治理四大专项行动。

  “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7月11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大埔县委社会工作部红纽带志愿服务队在铿锵誓词中正式成立,并马上投身“送清凉”志愿服务中,为外卖骑手、快递员递上风油精、王老吉等防暑物资。

  而在大埔县小留村,广东金融学院大学生实践团化身乡村“美容师”与“守护者”,以墙绘艺术与反诈服务为翼,扮靓乡村居住环境,守护村民“钱袋子”。“青春力量融入乡村,既要扮靓‘面子’,更要夯实‘里子’,这才是‘百千万工程’对咱们高校学子下乡实践的期待。”广东金融学院金融数学与统计学院“双百行动”突击队队长陈柳莹说。

  帮助镇村完成城乡建设规划方案、助力小微企业梳理财务流程……一年多来,两校通过建立校地结对共建的实践育人平台和以县域为依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转化平台,既为大埔县典型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让青春热血挥洒于乡间,令青年智慧滴灌于基层。

  广东建院机电工程学院与大埔县博物馆将围绕标准化讲解体系、研学课程开发、数字文创新品三大任务深度合作,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2025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埔县人才驿站挂牌成立“双百行动基层人才培训基地”,构建“1+4+N”服务网络。“我校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将基层人才培养列为‘双百行动’的核心任务。”大埔“双百行动”服务队副队长吴贵靖表示,为解决大埔县乡村振兴中所面临的技能断层、产业转型、治理效能之困,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构建“基地—智库—成果展”三维赋能体系,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县域发展需求的深度耦合。

  据吴贵靖介绍,“双百行动”基层人才培训基地当前已为大埔县配备VR施工模拟系统、AI政务实训平台等智能设备28台/套;在基地常设“基层人才培训成果展”,展示工匠认证证书、AI政务应用案例、电商直播数据等200余件实证;还在基地开通“技术急诊热线余次,解决施工检测、AI应用等难题27项。

  在课程安排上,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了“五维靶向”课程体系,针对乡村工匠、企业商户等五类群体分别安排个性化的课程模块,并为课程开发了12套本土化认证教材、搭建实景工坊,联合大埔县住建局、人社局、教育局核发技能证书820本。

  智库方面,大埔县人才驿站向梁海勇、盛玉文、徐汉柱等16名教授颁发特聘专家证书,分任乡村建设、数智赋能、产业创新三大导师组组长,依靠专家智慧精准提供定向服务。

  截至目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累计培养基层人才超3432人次,覆盖全县15个镇(场);校地协同开展工匠技能认证培训12场,推动持证率从35%跃升至82%,组建规范化施工班组15支;为293名教育工作者及政务骨干提供AI教学与数智政务培训,效能提升超30%;通过电商孵化网店6家,带动相关企业蜜柚线%,AI设计助企业包装降本5%……在人才培训的同时,进一步构建“人才驿站+资源库+创业联盟”长效机制,相关经验被梅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为县域人才振兴输出可复制的范式。

友情链接: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电话:0898-08980898 手机:13988888888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88888888号